2、湿陷系数曲线的思考
试验研究发现,土的湿陷性是很复杂的一种特殊性,湿陷性大小和压力、含水量、孔隙比、密度等有关,湿陷系数随压力而变。
用湿陷起始压力、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系数三个参数来表达特定土的湿陷性质,是不全面的。有研究报道湿陷系数曲线的特点就这说明了这一点。从已报到的湿陷系数曲线上看,湿陷起始压力、峰值压力、终止压力,湿陷终止含水量,湿陷终止饱和度,湿陷起始孔隙比等特征参数明显。从理上说,湿陷量的计算,对特定的土质条件,应先找到各取样试验点的竖向压力,然后按照相应压力下的湿陷系数,按取样点代表的深度段,用分层总和法计算,再考虑地区性的修正系数,最终得到湿陷量。黄土规范也是这样的思路,只是为了工程计算方便,用200kPa或其它压力下的湿陷系数做为湿陷系数,2004版规范还讲了对10m之下用自重湿陷系数代替,2018版规范已予以取消。
3、建议
测试提供完整的湿陷系数曲线,按工程条件下可能工况的实际压力下的湿陷系数计算湿陷量,甚至不再专门区分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。自重湿陷系数只是湿陷系数曲线上的一个点。从而不再只提供湿陷起始压力、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系数等三个特征参数。